2022年3月21日,東航一架由昆明飛向廣州的波音737客機于廣西梧州上空失聯并墜毀。機上人員共132人,其中,旅客123人,機組人員9人。截至發(fā)稿時,仍未發(fā)現機上失聯人員,救援仍在進行中。
這次事件是一次重大危機事件,對于受害者親友、救援人員等都造成了極大的心理沖擊。目前,梧州已組織70名心理醫(yī)生待命,隨時準備對到梧失事飛機乘客家屬開展危機干預及心理疏導。
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精神衛(wèi)生中心副主任馬弘表示,心理救援不是從專業(yè)人員到位了才開始,而是應當從媒體報道就開始?,F在全社會都應當做好對機上人員家屬的支持保障工作,不僅要做好生活上的保障,防疫工作,還應該及時派遣經驗豐富的心理衛(wèi)生人員,陪伴機上人員家屬,做好心理干預。馬弘還提出,空乘人員這一群體也特別需要關注。
一、心理危機干預是什么?
心理危機是指由于突然遭受嚴重災難、重大生活事件或精神壓力,使生活狀況發(fā)生明顯的變化,尤其是出現了用現有的生活條件和經驗難以克服的困難,以致使當事人陷于痛苦、不安狀態(tài),常伴有絕望、麻木不仁、焦慮,以及植物神經癥狀和行為障礙。
心理危機干預是指針對處于心理危機狀態(tài)的個人及時給予適當的心理援助,使之盡快擺脫困難。
二、哪些人需要心理危機干預?
1.初級受害者,他們親歷了創(chuàng)傷事件,受到的傷害也最重。例如,自殺未遂者、性侵害者、車禍受害者,等等。
2.次級受害者,他們目擊了創(chuàng)傷事件或者是創(chuàng)傷事件的幫助者,比如前來營救人員,教師、救援的志愿者、警察、急救人員、消防人員等。
3.三級受害者,遭受創(chuàng)傷事件非直接影響的個體。例如,如受害者的家庭成員、受害者身邊的同學朋友。
三、面對危機時的心理發(fā)展階段
心理學研究發(fā)現,人們對危機的心理反應通常經歷四個不同的階段。
首先是沖擊期,發(fā)生在危機事件發(fā)生后不久或當時,感到震驚、恐慌、不知所措。如突然聽到新型冠狀病毒疫疫情爆發(fā),自殺事件等消息后,大多數人會表現出恐懼和焦慮。
其次是防御期,表現為想恢復心理上的平衡,控制焦慮和情緒紊亂,恢復受到損害的認識功能。主要的防御方式有否認(聽到親人死亡的消息時,馬上說“不可能”)、物質濫用(如有的人失戀后大量喝酒、不停地吃東西)、攻擊、倒退等。
再次是解決期,積極采取各種方法接受現實,尋求各種資源努力設法解決問題。焦慮減輕,自信增加,社會功能恢復。
最后是成長期,經歷了危機變得更成熟,獲得應對危機的技巧。但也有人消極應對而出現種種心理不健康的行為。
四、經歷心理危機的后果
我們在成長過程中總難免有各種創(chuàng)傷,一些人順利度過了危機,另一些雖然度過了危機,但留下了心理創(chuàng)傷,這種創(chuàng)傷在正常時看不出來,但一遇到下一次較嚴重的打擊,這些埋在心底的創(chuàng)傷就會再次浮現,并表現出嚴重的心理障礙。經歷心理危機之后,可以出現以下幾種后果:
1)順利度過危機,并學會了處理危機的方法
2)度過了危機但留下心理創(chuàng)傷
3)經不住強烈的刺激而自傷自毀
4)未能度過危機而出現嚴重的心理障礙(創(chuàng)傷后應激障礙,PTSD)